当前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ott高清视频、社交网络等新兴应用的高速兴起,运营商普遍面临流量带宽压力并陷入“增量不增收”的窘境。作为一项全面革新的传输技术,100g不仅赋予了运营商应对手段,更奠定了整个行业未来长期发展的基础。随着100g在全球范围内规模部署大幕的开启,毋庸置疑接下来将是100g的“黄金十年”。
烽火通信网络产出线副总裁范志文日前与《通信产业报》(网)分享了烽火对100g产业链蓬勃兴起的理解以及100g产业链后续发展的看法。他表示随着100g规模部署大幕的开启,光通信将迎来100g时代;烽火通信将秉承在光通信领域的深厚积累,厚积薄发与广大用户携手开创100g光传送新时代。
100g全面商用
《通信产业报》(网):目前海内外运营商都加快了100g商用部署的步伐,对于100g市场的快速兴起的原因烽火如何看待?
范志文:全球100g市场的快速兴起主要得益于市场和技术的双重驱动。当前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推出带来了网络业务层、应用层的深层次变革,视频、大规模的存储、共享等数据类业务层出不穷,运营商一方面需要面对流量激增带来的带宽压力,另一方面需要摆脱“增量不增收”的窘境。从市场角度而言,运营商迫切需要采用100g系统来提供超大传输容量并降低每比特传送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100g wdm/otn系统采用了pm-qpsk、相干接收、sd-fec等先进技术,使得100g wdm/otn系统具备超长距离传输、无需配置在线dcm补偿模块、光纤pmd指标容忍度较高、支持多种保护方式、低时延传输等关键特性。上述关键特性的存在使得100g wdm/otn的部署和维护更加快速、便捷。
100g系统所带来的capex opex整体降低,是100g获得运营商普遍青睐的关键原因之所在。
《通信产业报》(网):100g产业链发展现状如何?是否已达到成熟状态?
范志文:随着100g全球规模部署的展开,100g产业链已完善并具备成熟商用和大规模供货能力。100g先期标准化工作的统一以及整个产业链的聚焦为100g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早在2010年中期ieee、oif、itu-t三大标准组织已完善发布100g相关标准,100g接口、模块、调制和接收技术、映射和复用技术等方面均有相关规范。截至2011年底,包括烽火通信在内的全球主流设备供应商均发布了可成熟商用的100g wdm/otn产品。包括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器件供应商(包括模块和器件)在内的整个产业链对100g产品的规模部署和长期应用信心十足,目前客户侧cfp模块、线路侧msa-168pin模块、高性能dsp(包括adc、sd-fec)等关键模块和器件均具备成熟商用和大规模供货能力。
根据ovum等咨询机构统计,截至当前全球已有上万100g端口的商用部署案例。北美和欧洲区域部分运营商早在2010年就进行了100g的商用部署。在中国市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均已进行了100g wdm/otn产品的现网部署,中国电信的100g大规模集采招标工作亦在如火如荼地展开。100g的大规模部署造就了整个产业链的繁荣,极大增强了整个产业链的信心,并为100g产业链的后续投入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信产业报》(网):当前100g面临着与40g的市场竞争,后续则会面临与超100g(400g、1t)的市场竞争,您如何看待100g产业链的生命周期?
范志文:随着100g技术和产业链的快速成熟,运营商对100g技术和产品日趋关注,目前看来100g在全球部署已呈大规模部署、快速增长的态势。
此前部分运营商迫于流量和带宽压力已进行了40g网络的部署,但由于40g系统存在技术方向不统一(先后出现过odb、p-dpsk、rz-dqpsk、pm-qpsk等多种调制码型)、产业链分散、配置复杂、成本倒挂等问题,导致在100g产业链的快速成熟后新建40g的需求逐渐萎缩。而100g由于在技术标准和产业链等方面高度聚焦、技术优势明显,因此受到运营商普遍青睐,例如中国移动就选择跳过40g直接部署100g。
随着100g技术的成熟及规模部署,运营商已开始关注超100g进展以期待进一步降低每比特传送成本。100g技术的开发已为超100g技术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例如100g技术中所采用的pm-qpsk调制方式、相干接收技术、sd-fec软判决技术仍然是实现超100g的关键技术。但是超100g的技术实现较之100g更为复杂,只有当100g产业链持续发展促进光模块、器件集成度及制作工艺进一步提升之后,超100g产品才有望提高集成度并降低功耗走出实验室从而成为正式商用产品。
由于100g在技术标准、产业链等方面高度聚焦、技术优势明显,因此我们认为100g将迎来“黄金十年”,业内普遍认为100g产品会和10g产品一样在网络中进行大规模部署并进行长期应用,毫无疑问接下来将是属于100g的时代。
烽火通信竞争优势
《通信产业报》(网):与其它业界友商同类产品相比,烽火的100gwdm/otn系统竞争优势在哪里?
范志文:作为国内光通信的发源地,在100g光传送领域烽火致力于从网络应用、传输性能、现网应用及维护等多个角度出发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利来国际app的解决方案。
在网络应用方面,烽火将100g大容量传输技术与otn大容量电交叉技术相结合,不仅满足了业务的长距离、大容量传送需求,而且满足了多业务接入及调度需求。现网中业务颗粒多为ge、10ge颗粒,为解决业务颗粒与100g传输管道的匹配问题,烽火将100g光传输技术与otn大容量电交叉技术相结合,实现了100g传输速率下的多业务接入及调度。与此同时,烽火100g wdm/otn设备支持10g、40g、100g速率混合组网,满足了部分用户现网设备平滑升级至100g的需求。
烽火100g wdm/otn系统由于采用了先进的低功耗器件(如业内当前最为先进的基于40nm制作工艺的dsp芯片)、端口动态管理技术、采用高转换效率电源利来国际app的解决方案、智能风扇方案等关键技术有效降低了100g系统的功耗,提升了网络的能效比。烽火100g wdm/otn设备平均每100g带宽的典型功耗约为160w,较之业内10g系统每10g带宽的20w典型功耗其能效比已接近0.8这一理想数值。在设备集成度方面,烽火在业内首次实现了只占两个业务槽位的100g收发合板卡,较之业内普遍占用3个或4个业务槽位的100g收发合一板卡具备极大优势,为运营商节省了宝贵的机房占地资源。
除了技术上的优势外,烽火在100g的产业链的上下游都作了很多布局,希望能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100g产品,与客户实现双赢。
《通信产业报》(网):当前100g已经进入规模建设期,在大规模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您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烽火的成功经验?
范志文:从2011年底烽火在国内首家顺利完成运营商100g测试以来,烽火的产品已经走过了试商用、商用、产品不断完善的过程。截至目前,烽火已经为国内外数十家运营商承建100g网络。从国外的马来西亚电信100g骨干传输网,到国内中国联通一干“天津-济南-青岛”干线等100g工程的部署,烽火已积累了很多网络设计和工程部署的经验。
在100g的线路设计、站型设计、非线性控制方面我们已经通过实践摸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以在系统架构和设计上帮助客户建设合理的100g网络;在100g的运维、性能监测方面我们根据前期部署100g系统客户的反馈,不断完善100g的综合性能监测功能,使100g网络易于管理和维护;最后,在整个100g配套,例如供电、散热、机房的设计等方面我们也积累了很多实际的经验。烽火通信期待在后续的网络建设过程中与更多的客户进行分享。
100g演进之路
《通信产业报》(网):您如何看待100g技术的下一步发展?
范志文:现阶段,100g产业链的良好发展趋势得益于标准化工作的统一以及产业链的聚焦,随着100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业内主流器件、模块、设备厂商均在展开下一代100g(ng 100g)技术的研究及开发,以期在100g的“黄金十年”发展过程中获得持续的产品竞争力。下一代100g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网络应用层次的拓展、集成度的提升、体积和功耗的降低等方面。
当前100g主要应用于干线层面,后续随着带宽流量压力的增加,100g会逐步覆盖至城域层面。就100g wdm/otn系统光模块而言,客户侧光模块会由现有的cfp封装演进至体积更小、功耗更低的cfp2、cfp4封装。线路侧当前主要是msa 168pin光模块(5英寸×7英寸封装,典型功耗为80w),但oif已开始着手定义下一代线路侧msa光模块(4英寸×5英寸封装,典型功耗为40w),部分器件厂商更是借助sip集成、inp集成等先进技术来实现cfp或cfp2封装形式的线路侧相干光模块。芯片方面,相干100g模块中最为关键的dsp芯片也会采用28nm/20nm先进制作工艺来进一步降低功耗。100g光模块及关键器件功耗的降低以及体积的减小,有利于促进100g网络更大规模部署。
《通信产业报》(网):随着100g的规模部署,超100g已成为业内的热门话题,请您谈谈您对超100g的看法以及烽火在超100g方面的进展?
范志文:随着100g技术的成熟以及网络的规模部署,部分运营商已开始关注超100g技术进展以期待进一步降低每比特传送成本。目前超100g技术仍处于标准制定过程中,ieee,oif,itu-t正就超100g的接口定义、模块标准化、调制和接收技术、映射和复用技术等方面进行相关讨论。超100g速率有多种选择,例如400gbit/s、1tbit/s、2tbit/s等,考虑到技术实现的复杂度,400g产品会被率先开发出来,但从数据业务端口十倍速增长习惯以及互联网业务与网络流量增长速度来看,tbit/s量级的传输速率似乎更符合未来网络发展需求。
100g技术的开发已为超100g技术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例如100g技术中所采用的pm-qpsk调制方式、相干接收技术、sd-fec软判决技术仍然是实现超100g的关键技术。但超100g技术的实现在调制技术、器件体积和功耗等方面较之100g更为复杂,只有当100g产业链持续发展并促进光模块、芯片、器件集成度及制作工艺进一步提升之后,超100g产品才有望提高集成度并降低功耗走出实验室从而成为正式商用产品。
烽火通信也一直在致力于超100g技术的研发,目前已经取得了多项世界领先的成果,包括在业界首次实现了30.7tb/s相干光ofdm传输系统和单波道1.031tbit/s普通标准单模光纤12160公里的传输系统,这些都标志着烽火作为国家光通信重点实验室在超100g领域引领着潮流和技术发展方向。
sdn提高光网络效率
《通信产业报》(网):sdn概念是业内近期的热门话题,请您谈一谈您对sdn与光传送网如何相结合的相关看法。
范志文:近期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数据领域sdn已开始与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相结合并迅速发展。sdn技术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来实现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为核心网络的应用及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sdn的主要技术特点包括转发与控制分离、控制逻辑集中和网络能力开放三个方面。
目前业内对于光传送网络与sdn技术相结合的研究与sdn核心理念一致,主要是如何通过控制层软件对光层传输资源进行动态调整,灵活地适应业务的带宽需求从而提高网络的整体利用效率。例如在超100g时代,由于采用“flex transceiver”、“flex roadm”、“flex otn帧结构”等技术使得系统在底层转发面具备了编码调制/fec模式可调、通道间隔灵活可调、传输带宽按需分配等灵活特性。具备软件灵活定义特性的底层转发面可通过集中控制面实现任意业务接入、任意粒度交换、任意带宽传输。也可以实时根据业务需求,依据集中统一的网络控制和管理以及拥有的全局网络视图,对全局网络资源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实现对设备与光纤网络资源最大化利用,从而提高利用效率并减少网络建设成本。